今天是:
您所处的位置: 首页>>监督视窗>>内容
为了让更多人实现就业
发布日期:2010-04-01   来源:溧阳人大网 浏览次数:  字号:〖
 
为了让更多人实现就业
——溧阳市人大常委会开展《就业促进法》执法检查纪实
 
    时间回溯到2009年初,在车站候车大厅,就读于苏州大学的刘凯正准备回学校报到,谈及市里正在召开的“两会”,已经大四的他最关注的显然是就业问题,他不希望自己陷入“毕业即失业”的窘境。“今年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我希望政府能够为我们这些本地大学生多提供就业机会,多搭建创业平台。”年近50的刘师傅一直在浙江打工,受金融危机影响,工厂一直处于“停停走走”的状态,年前回家他与家人商量打算在家门口找份工作。“我以前在电子厂当工人,这次找工作还想干老本行,但谈了好几家还没达成意向。”江女士几天前接到残联的通知,一早就赶到了招聘会现场,但当天下来只投出了一份就业意向。和江女士有着类似遭遇的残疾人还有很多,在一家企业的招聘台前,一群聋哑人主动排着队伍让用工方过目,希望能签下一、两个,但最终还是被婉言拒绝了。国际金融危机,给就业带来阵阵寒意。
    面对日益增多的大中专毕业生和城市化进程中不断增加的失地农民、外来劳动力、“4050”、双下岗、低保对象等弱势群体,如何保证他们充分就业,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全社会都在关注,也成为“两会”期间代表热议的话题。“就业涉及千家万户,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促进就业就是最大的服务民生。”人大常委会审时度势,决定把开展就业促进法执法检查作为全年工作重点,全力督促和支持政府进一步贯彻实施好就业促进法,让更多的劳动者尽其能,乐其业。
    为了使执法检查更具实效,常委会将执法检查计划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同时改变过去大呼隆的检查方式,先组织调研组开展专题调研,在找准问题的基础上,针对性地制定检查方案。
调研组先后赴市劳动保障局、总工会、人事局、残联等单位,了解全市就业、再就业工作的进展情况,调查各项促进就业的措施是否得到落实?随着调研的深入,调研组积累了大量鲜活的资料,对存在的问题也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就业信息化建设滞后,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创业环境仍有不足,特别是结构性失业问题比较突出,一方面,失业人员尤其是就业困难群众需要就业,但技能素质不适应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需要、实现就业比较困难;另一方面,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出现了“招工难”,熟练、高技能、知识型劳动力供不应求。部分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观念还不适应当前形势,择业期望值过高,“眼高手低”、“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况普遍存在。
    执法检查随之展开,常委会组织部分委员和人大代表组成执法检查组,通过听汇报、查台帐、看现场等方式,对《就业促进法》在全市的贯彻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执法检查的第一站就来到了职业教育中心,在车工钳工和数控机床实训基地,检查组饶有兴趣地观看了就业班学员数控实习操作,当了解到我市每年3000多名技校毕业的学生就业率达到了99%以上,检查组每位成员的脸上露出了会心的笑容,对校企联合,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有针对性的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做法予以充分肯定。走进人力资源市场,虽然已近下午四点,大量的求职者还在陆续涌入市场,查看、询问、登记,忙得不亦乐乎。检查组随机抽查了帮扶台帐,并与求职者进行了亲切交流,了解其就业情况,并要求政府职能部门做好企业用工和就业信息的收集、发布,提高就业服务质量。
    看园区、入企业、进车间……一路上,大家都在热烈交流,深入思考。“除了注意查找影响和制约群众就业的问题,更要注意整理总结稳定就业和促进就业的好经验、好做法。”检查刚结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忠保就对如何形成执法检查报告提出了意见。
    十月,金秋送爽,常委会会议专题听取和审议关于就业促进法贯彻实施情况的报告。 “解决就业问题,归根到底要靠发展经济,只有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发展好,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创业是最积极、最主动的就业,给钱给物,不如给一个创业环境、创业条件”、“就业促进法实施已一年多了,许多工作、许多问题的解决、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在促进就业问题上,政府和有关部门下再大的功夫都是应该的”……在审议中,委员们的发言掷地有声。
    讨论热烈而认真,委员们的审议意见也愈发深入和明朗。整合现有职业教育培训资源、加快建设统一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加强创业项目实体的扶持、推进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全面落实促进就业经费……一条条针对性意见建议及时以审议意见书的形式转交政府办理。
    市政府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专题研究,出台了“关于切实做好当前稳定就业促进就业工作的意见”等多个文件,落实了“关于对困难企业职工开展在岗培训和转岗培训”等10项工作举措,全年新增就业12109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6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5120人,超额完成目标任务。今年,市政府又把“促进就业和创业工程”列入政府为民“十件实事”和全市36项重点工程着力推进,而人大常委会还将对落实困难群体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等问题展开跟踪,就业“春风”,还在劲吹。
 
主办单位:溧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溧阳市南环路18号
联系电话:0519-87269018   邮箱:lyrd611@sina.com
苏ICP备17003136号-1
苏公网安备 32048102000256号
网站标识码:320481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