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所处的位置: 首页>>调查研究>>内容
关于加快推进我市重大工业项目建设的调研与思考
发布日期:2014-07-06   来源:市人大办公室 浏览次数:  字号:〖

关于加快推进我市

重大工业项目建设的调研与思考

溧阳市人大常委会课题调研组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溧阳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当前,溧阳工业既面临着发展不足和发展不优的双重矛盾,也肩负着扩大规模总量和提升发展质量的双重任务。因此,科学规划并加快推进溧阳工业重大工业项目建设,成为我市促进项目集聚和产业集群、加快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也成为我市加快培植优势和增强后劲、实现科学发展和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市委将2014年确定为我市的重大项目突破年,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重大举措。为此,市人大常委会成立了专门课题组,围绕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开展深入调查研究,形成了调研报告,就我市工业重大项目建设推进的现状趋势、存在困难和对策建议,进行了探析和思考。

一、基本现状与趋势分析

(一)基本现状

近年来,我市牢牢把握紧跟苏锡常,同步现代化目标定位,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始终把工业重点项目建设作为转型发展、优化结构的重中之重来抓,坚持以工业有效投入为重点、重点项目管理为保障,集中力量打造优势产业,做强做大主导产业。一方面,加强重大项目的政策扶持。通过健全一系列的重大项目扶持政策,完善《溧阳市工业投入和规模工业有效投入的考核意见》,引导和支持一批新兴产业和技术改造等重点产业项目投资,提高工业投入的含金量,以增量带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另一方面,加大重点工业项目推进力度。通过制定《溧阳市重点工业项目管理办法》,建立重点工业项目推进机制和长效管理机制,实施市领导挂钩联系重大项目制度,帮助协调解决项目建设的困难和问题,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以大项目带动大产业,促进产业战略性发展。三年来,我市共实施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91个,其中1-5亿元项目204个,5-10亿元项目32个,10-30亿元项目46个,30-100亿元项目7个,100亿元以上项目2个。纵观三年,我市重大项目建设,呈现出数量平衡推进、质量向好向优、投资逐年递增的发展态势,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凝心聚力抓重大工业项目所取得的显著成效。

(二)趋势分析

1、重大项目数量稳步推进。2012105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有 32个当年顺利投产或部分投产,49个结转到2013年;201391个重点项目中,新建项目42个,当年顺利投产或部分投产项目37个,结转到下一年项目49个;2014101个重点项目,新建项目52个,截止8月底,已实现投产或部分投产项目23个。从重大项目的投资量看,我市工业重大项目建设呈现平衡推进趋势。应该说,我市工业项目建设已初步形成每年储备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有序推进机制。

2、重大项目质量逐步改善。三年来实施的291个重点项目中,有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项目183个,占项目总个数的62.9%,计划总投资1251.5亿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3.6%,为我市新兴产业注入了新鲜血液,加快了企业转型升级步伐,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比如,联盟化学、三乔智能科技、开磷瑞阳、金隆新材料等项目的建设与投产,加速了南渡新材料产业园的形成,为我市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波士顿锂电池、顺风光电、时创能源等项目的建设、投产开启了我市新能源产业新征程;二十八所、金源锻造、翔能科技等项目进一步提升了我市高端装备制造实力;金久科技、佳世达环保工程等项目推动全市节能环保行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国药天目湖药业、迪赛诺制药、欣诺生物、凯夫药业、奥谷生物等一批项目成为了我市生物医药行业新生力量。

3、重大项目投入逆势上扬。2012年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05个,计划总投资548.7亿元,平均每个项目计划投资5.2亿元;201391个,计划总投资659.8亿元,平均每个项目计划投资7.3亿元; 2014101个,计划总投资759.1亿元,平均每个项目计划投资7.5亿元。从项目投资规模来看,呈现出逐年递增态势。特别是百亿项目出现了新突破,总投资139亿元的金峰钢帘线项目,也是常州市单体规模最大的工业项目,目前已进入准备工作后期。新时代新材料项目总投资138亿元,目前也正在前期准备之中。

通过深入调研,我们课题组认为:

1、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之间的经济竞争,主要是总量和财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企业实力的竞争,而企业实力的竞争必须通过项目来体现,尤其是经济效益好、创税能力强的项目。因此,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是赶超发展和提速进位的必由之路。

2、实施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我市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招引和培育一个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与本地实际的大项目,可以对一个地方的产业结构调整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可以引发一个地方的经济总量产生裂变式的扩容。因此,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是优化结构和壮大产业的客观要求。

3、重大项目建设既是经济工作的龙头、灵魂、核心,也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活力的根本体现。随着江苏中关村的成功落户以及一系列重大项目的签约落户、开工奠基、竣工投产,使溧阳聚集了人气、打响了名气、提升了商气,溧阳的经济发展提升了吸睛指数、获得了围观点赞因此,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是挖掘商机和凝聚人气的必然途径。

4、面对三期叠加新常态,提高和检验领导干部抓发展的能力,关键是看抓项目特别是抓重大项目的能力。推进重大工业项目建设,有助于促进广大干部切实创新工作思路、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在项目建设的主战场中接受考验、施展才华、实现价值。因此,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是锻炼干部和锤炼作风的重要平台。

二、存在问题与制约瓶颈

总体上讲,我市工业重大项目建设推进力度不断加大、品质逐步提升,但仍存在产业层次不高、投入回报偏低、瓶颈制约明显等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大项目的综合质效不优。一是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有待提升。近年来,虽然在项目招引过程中对于项目产业层次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但是全市的工业经济结构仍然偏重,占比超过了80%,钢铁、水泥的比重这几年没有降下来。2012年以来的291个亿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中,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有色金属、建筑建材等传统产业项目有39个,占比13.4%,计划总投资234.2亿元,占比11.9%,这些项目虽然投资规模较大,但产品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低,产业链较短,对于提升产业整体水平不能起到支撑作用,项目投资产业结构偏、技术水平偏的倾向需加以克服和改善。二是项目投入与产出绩效有待提升。部分项目投资强度高,但投资回报却很低。2009-2012年我市全口径工业投入合计905.27亿元,而 2010-2013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合计1059.61亿元,投入产出比为11.17,远低于1:31:5的要求。同时,工业利税增幅落后于有效投入增速。析其原因,主要是项目投资额存在虚高现象。三是产业集聚和集约用地有待提升。重大项目建设仍然存在横不成群、纵不成链的状况,未能形成投资集聚效应;重大项目土地利用方式较为粗放,土地利用率低,集约程度和利用效益不高。

2、项目实施的推进效率不高。一是项目实际开工偏少。2012年以来的291个亿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中,截止201410月,全市累计认定新开工建设项目仅 97项,许多项目签在了纸上,却未能落实在地上。二是项目实现产出不多。2012年、2013年和今年1-10月,全市新建重大工业项目开工建设分别为41项、25项、31项,而同期当年开工当年竣工投产或部分投产的新建项目分别仅为15项、12项、3项,项目竣工投产率较低的问题突出。三是项目建设进度偏慢。今年全市101个亿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1-9月份完成投入84.1亿元,占全年计划投入的49.7%,落后序时进度25.3个百分点。经现场核查,1-3季度累计完成投入37亿元,累计完成率19.11%。尤其是,部分重大项目迟迟未能投入实质性建设,既推迟了项目的回报期,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项目的市场风险。四是项目储备显现不足。随着项目建设推进力度加大,项目深耕难度也不断加大,项目储备特别是重特大项目储备不足,表现为在手洽谈项目少、新签约项目少、项目信息源少。经对明年的工业项目初步排查,全市亿元以上项目仅85个,且70%以上为结转项目。

3、项目推进的要素制约突出。一是资金制约尤为突出。贷款难、融资渠道狭窄是多年来困扰和制约工业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资金短缺成为影响项目推进的最大难题。较大比例的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出现资金紧张的情况,导致迟迟难以开工,已开工的又不能正常建设,有的项目被迫缩小投资规模。二是土地供需矛盾仍然存在。一些项目因为拆迁征地、规划调整、土地纠纷等一系列问题不能落地或延迟开工。三是项目人力资源比较匮乏。近年来,我市人才储备不足,人才结构单一,结构支撑性差,特别是缺少出色的项目运作者和管理者;同时,研发人才尤其是创新创业和高技能人才紧缺,制约着传统产业的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培育。

4、项目建设的环境瓶颈明显。一是宏观经济形势高压运行。受宏观经济大环境影响,市场尚未复苏,企业家对何时走出危机困局感到迷茫,缺乏应对市场疲软手段,对未来发展方向把握不定,导致投资信心下降。二是项目建设硬环境亟需优化。城乡建设相对滞后,城市形象功能距离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在园区建设方面,除中关村相对较好以外,其他各镇普遍存在园区规划、产业定位形同虚设,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参差不一,项目选择、项目进驻良莠不齐等现象。三是投资创业软环境亟待改善。少数部门谋划工作缺乏大局意识,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用权、轻服务的问题,少数工作人员仍存在事业心责任感不强、创新意识不足、服务观念不牢、工作作风不实、执法行为不规范等问题,损害企业利益和群众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对策与建议

在加快推进工业重大项目建设,扎实推动溧阳新一轮转型发展中,我们要努力做到:

紧扣一条主线——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突出二大重点——以提升招商成效与挖掘本地资源为重点;

健全三个体系——健全筛选评估体系、考核管理体系、奖励政策体系;

强化四点支撑——强化要素保障支撑、人力资源支撑、平台载体支撑、创业环境支撑;

完善五项机制——完善组织推进机制、全程服务机制、跟踪督查机制、氛围营造机制、筹划储备机制。

在研究和制定具体政策措施时,我市要充分依托溧阳发展实际和要素禀赋优势,通过积极稳妥的政策举措来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推动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实现溧阳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对策建议之一: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坚持总量扩张与质效提升并重来推进重大项目,促进产业结构调优调强

1、坚定调结构目标。始终按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注重发挥重大项目的聚集带动作用,培育壮大优质高新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全力推动循环经济、加快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工业经济量质并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推出的项目,必须符合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和产业政策,必须符合全市的产业定位和发展规划。对违反发展规划、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项目坚决不上,对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项目坚决不上。

2、注重渐进式升级。在重大项目建设过程中应处理好产业高级化与合理化的关系,注重产业关联度的拓展,在强调良好整体效益的基础上推动产业层级的提升及素质的提高,即主导产业、基础产业、支柱产业由低向高循序演进的升级,防止出现产业断层(新兴产业还没发展起来,传统产业又停滞不前甚至萎缩),确保产业升级的平稳、持续。

3、坚定抓效益方向。要积极引导企业把握投入的方向、提高投资的质量、提升产出的效益,实现全员劳动生产率的全面攀升;要建立科学的考核办法,努力把体现发展质量的有效投入、设备投入占全部工业投入比重等工作抓细抓实抓好,从而真正推动溧阳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发展。

4、倡导专精深制造。工业的核心是制造,这是将工业主体称作制造业的原由。立足于我市装备制造基础较好的优势,倡导我市的相关企业向日本和德国企业学习,着眼于发展先进制造业,在高端制造和精益制造上狠下功夫,鼓励企业钻研核心技术、打磨先进工艺、生产优质品牌,扎扎实实制造做专做精做深,努力打造高度专业化的小巨人企业。

——对策建议之二:加快实施双核驱动,坚持招商引资与内生激活并举来推进重大项目,促进产业集群培育壮大。

1、转变招商方式。要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从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从资金引进向资源引进转变,注重科学招商、务实招商、理性招商,讲究招商引资的策略和方法,坚持对等承诺、务实守信原则。要创新招商思路,既要盯新项目,招新项目又要实施企业嫁接,以存量换增量,要利用破产企业、困难企业这样的闲置低效资产进行嫁接招商,激活企业、盘活资产、恢复生产、稳定就业,让亏损点变成增长点。

2、突出招商重点。要加大与世界500强企业、央企、国企、上市公司和知名民营企业的对接力度,捕捉一批重大项目信息,紧盯不放予以攻坚突破,集中力量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旗舰型基地型项目。要根据我市现有产业的发展现状、产品特点、市场分布和上下游配套协作企业等基本情况,全面开展产业链招商,吸引同一产业链条上的上下游企业入驻,着力形成纵向项目链、横向项目块,渐次形成一站式产业集群,提高市场竞争力。

3、鼓励重点企业加快挂靠联合。引导企业家培养战略思维和眼光,在练内功、促发展、增效益的同时,积极与国内外大公司合作,通过并购重组、联营联合、参股控股等形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在借助外力、谋求合作中实现合作共赢,使本土企业借助外力加快做大做强,发展成为特定产业的产业领袖和行业规范制定者,积极构筑产业高地。

4、促进本土企业二次创业2014年,全市101个重点项目中有61个是由本地企业或本地企业家投资建设,而且推进情况明显好于引进项目,具有成本低、速度快、贡献大的特点。因此,要更加注重立足本土企业的内部挖潜,真正把广大企业上项目、快投入的积极性激发出来,促进企业全力开发市场,根据产品现有市场形势和新拓市场需要,上接下延,加快技改步伐,调整产品结构,提升附加值。要加大宣传力度,给予政策倾斜,积极牵线搭桥,吸引和推动在外发展的溧阳企业家回乡投资,合力振兴实体经济。

——对策建议之三:加快健全工作体系,坚持科学考核与政策扶持并抓来推进重大项目,促进项目质效全面提升。

1、健全筛选评估体系。完善重大项目筛选机制,加强项目前期论证,明确重大项目筛选的原则、标准、程序、方法和责任,提高重大项目筛选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要以江苏启东“7.27事件以及多地因PX项目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为戒,在重大项目的前期评估论证时,不仅要强调项目在经济与技术上的可行性分析,而且要围绕项目可能带来的生态环境及群众心理影响加强必要的不可行性分析,权衡利弊后做出正确决策。

2、健全考核管理体系。在重大项目考核管理方面,应坚持实事求是,防止政绩水分。要完善重大项目考评体系,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和行之有效的考核办法,考核的导向除了体现在总量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后劲上、体现在税源上,也就是体现在资金到位率、投入产出比、科技含量、设备占比、实现利税、社会贡献度等方面,大力营造科学发展、持续发展、跨越发展的良好氛围。

3、完善奖励政策体系。事实上,本土企业的技改扩能项目,是企业二次创业、转型发展的自发性行为,也更注重投入品质的提高和技术含量的提升,因此政府应该适时调整相关政策规定,积极鼓励本土企业转方式、创大业的积极性,大力激发本土企业的发展信心和创业激情,不断激活本地民间资本,促进本土企业扩能扩张、做大做强,为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围绕培大育强企业、做新立优产业目标,有针对性地完善重点企业的扶持政策,推动各类优势资源、生产要素向主导产业、优势企业集聚,鼓励引导企业上规模、上水平。要加大资金补助力度,鼓励企业增加设备投入,加大技改力度,加速推动企业装备更新换代,以高端装备挺进行业高端。

——对策建议之四:加快强化全面支撑,坚持要素保障与优化环境并行来推进重大项目,促进创业信心动力提振。

1、强化要素保障支撑。要严格程序、创新方法、提高效率,切实做好用地保障工作。深挖和包装重大项目,全力争取更多独立选址点供计划。严格投资强度和建设期限管理,加大对低效用地的清理和处置力度,通过对外嫁接、有偿转让、限期投入以及异地置换等多种办法,盘活土地存量。要通过项目对接、银企洽谈等活动,促进金融部门为我市重大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深化市级投融资平台建设,加强资源整合,实行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切实提高授信额度,引导各镇区建立工业企业互助担保基金,提升投融资水平与能力,切实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加强金融创新和融资创新,以科华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为契机,加强政策引导和培训指导,消除企业家的思想顾虑和思维盲区,加快引进风投创投、产业基金、科技银行等新型融资工具,引导更多更好的企业直接或间接上市融资,促进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融合,推进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双轮驱动,突破资金瓶颈制约。

2、强化人力资源支撑。坚持育引并重,切实加强对企业家队伍和企业管理人才队伍素质的培育和提升,高度重视新一代企业家的成长,实现规模企业的扁平型向立体型转变,不断提高企业经营水平和现代化管理水平。政府要积极牵线搭桥,经常组织企业家之间的座谈会、联谊会,促进他们相互交流、相互支持、相互合作、形成合力。积极推行项目+人才+智力的引才机制,大力引进一批高品质的领军型优秀创业人才和创新团队,真正把溧阳打造成吸引高端科技精英人才的集聚区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集中地。充分利用好我市职业教育的优势,围绕重大项目的用工需求,切实抓好定向培训和供需对接服务。加强园区服务功能配套,确保使外来人才、技术人员和务工人员招得进、留得住。

3、强化平台载体支撑。要坚持以一区三园为基础,加快建设以江苏中关村为龙头,各镇特色产业园为支撑的产业承载基地。江苏中关村(经济开发区)要立足产城一体定位,围绕发展挑大梁,位次再前移,进军国家级目标,不断完善园区功能,全面展现现代园区形象,大力吸引承接北京中关村品牌、项目、技术、人才等资源。其他各镇区要立足特色化发展、差别化竞争,围绕自身的支柱或主导产业,把提高产业集聚度、关联度和空间度作为招商的重心,在产业规划上,以延长产业链、缩短供应链、降低成本链、提升价值链作为发展方向,力促园区块状经济形成。同时研究出台项目落地的飞地政策,坚决围绕园区产业定位,引导项目有序落户、集中布局,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深化重点创新载体建设,加快整合提升各类创新平台,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企业吸收和转化先进技术和生产工艺,使更多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4、强化创业环境支撑。弘扬创业创新精神,培育创业创新文化,努力形成崇尚创业、团结实干、开放包容、诚信守法、追求卓越、宽容失败的人文环境。要加快研究和完善鼓励全民创业的政策措施,实行一站式便民服务,让创业者、投资者低门槛进入、低成本启动。优化城市发展格局,提升城市整体发展层次,进一步加快重大项目及载体项目聚集区周边基础配套建设,积极创造条件亲商、留商、安商、富商。要搭建有效的信息沟通平台,将现有企业的产品特点、技术优势进行整理汇总,促进工业企业之间产业延伸及加工配套合作,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扩大收入、增加税收的目的。

——对策建议之五:加快完善配套机制,坚持力推当前与重抓储备并进来推进重大项目,促进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1、完善组织推进机制。对每一个重大项目,从落地之日起,都要实行定位服务,由专人具体负责、一抓到底。要进一步落实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做到真挂钩、真服务,多到一线去、多到现场去,边调研听问题、边协调促解决。各级各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要高度重视重大项目建设,牢固树立责任意识,要敢于创新、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具体经办人员要善于沟通、敢于变通、勤于疏通,努力形成上下联动、多方互动的重大项目协调推进工作新格局。

2、完善全程服务机制。举办有针对性的前期工作培训班,扎实做好项目规划选址、土地预审及报批、环境影响评价及批复等前期工作,增强项目服务的主动性、项目建设的前瞻性和项目投资的科学性。按照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的要求,通过规范中介服务、完善联合审批、实行重大项目审批服务全程代办制等有效手段,让投资主体能安心投资、顺心办事、舒心创业。

3、完善跟踪督查机制。按照重大项目推进到哪里,服务保障跟进到哪里的工作要求,分解落实重大项目建设目标任务,完善重大项目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和绩效考评办法,以项目落地论英雄。完善项目实施计划,明确关键节点,定期开展进展情况分析,及时研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开展重大项目专项督查和联合督查,完善多部门联合督查机制,对项目推进工作不力的要限期整改或通报批评。

4、完善氛围营造机制。加大创业鼓劲宣传力度,全方位向社会宣传重大项目建设工作取得的新突破、新进展和新成效,总结宣传重大项目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好典型,努力营造全社会合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的良好氛围和宽松环境。同时,要畅通反映民意的渠道,依法查处影响重大项目建设的违法事件、违规行为,坚决制止各种名目的乱检查、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严肃处理办事拖拉、推诿扯皮、不履行承诺、不作为、慢作为、部门中梗阻等阻碍和影响重大项目建设的人和事。

5、完善筹划储备机制。认真分析和深入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准确把握国家支持的项目和扶持的重点领域,紧密结合溧阳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研究规划一批影响深远、带动力强、综合效益好的重大项目。要把项目库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多规划储备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保持合理的在建规模,储备足够的后备项目,确保我市重大项目建设不断档、不断线。

 

(课题组成员:张 艳、赵 军、赵 波、徐贵生、孟广才、

       赵跃军、陈 青)

主办单位:溧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溧阳市南环路18号
联系电话:0519-87269018   邮箱:lyrd611@sina.com
苏ICP备17003136号-1
苏公网安备 32048102000256号
网站标识码:320481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