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所处的位置: 首页>>机关建设>>内容
【思有所悟】之二十三:欲望
发布日期:2010-08-05   来源:溧阳人大网 浏览次数:  字号:〖

思有所悟(二十三)

欲 望

沈福新

 

    欲望是什么?按照字典里的解释,欲望是指想得到某种东西或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欲望是驱使人想望、向往、追求某种东西的内在动力。欲望是生命的动因,生命在于运动,能够自己运动才叫“生命”。那么,这个生命必须要有运动的愿望和动因,这就是欲望。人为什么会有欲望?因为人是一种生命,生命的本质在于生存和延续,而欲望是生命生存和延续的必要条件,是生命无可非议的本质属性。

    人不能无欲,无欲则让人懈怠平庸,不思进取,毫无建树,社会就会停滞不前。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其动力主要来自人们自身物质利益、精神需要的欲望和追求。正是因为人类对于科学与真理永不满足的追求,人类社会才能从落后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发展到现在先进的社会主义社会;才能有从独木舟到万吨巨轮从放风筝到宇宙飞船的科学进步……这一切都勾勒出人的欲望不断产生不断实现的奋斗过程。探究人的一生,其实就是同种种欲望相伴相随相缠相绕相离相弃的一个过程。

    人有欲望是天经地义之事。人的欲望大致可归结为对生存的欲望、对物质的欲望、对精神的欲望、对生理的欲望。外国人马斯洛曾提出过人的需求层次理论。他把人的需要按照层次分作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也就是说人的每一个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随之而来的会有更高层次的需要。建立正确的欲望观是人把握自身的根本。

    人的欲望本是生理现象和社会现象,人类如若没有了欲望,也就没有了进取之心,也就没有了创造和发展,人类社会就会停滞不前。黑格尔认为“欲望是人类历史的杠杆”,大概是认定欲望的历史功绩吧。无欲、灭欲是不可能的,因为人不可能没有欲望。问题的关键在于:能否通过理性把“欲望”控制在法律、道德允许的范围,不义之财不取,非理之事莫为,非份之想不存,以法克欲,以理控欲,以德制欲,欲不逾矩,欲不害人,欲不损德,欲不毁身。

欲望具有两面性,既可催人奋进,成人之美;又可剥夺人生快乐,毁人前程、葬送生命。欲望如火,合理使用可以烧饭,可以取暖,过度张扬则可以烧毁你的房子和财物;欲望如水,在河里边,它可以灌溉,可以航运,如堤坝决口,河水泛滥,则可以淹灭良田,也可以掀翻船只,甚至扼杀生命;欲望如酒,适当饮酒可以强身健体,贪杯酗酒则会麻痹神经,伤肝伤身。

    当今社会,物质的丰富程度早已远非历史上任何时期可以比较,物质享受也决非任何前人可以想象。与此同时,人的欲望也在急速膨胀,无限制地膨胀。现代的人就是生产生活生存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大千世界里,每个人都时刻被欲望包围着,每个人时刻都被欲望迷惑着,每个人都时刻被欲望左右着。由此可见,欲望时时刻刻都在考量着每一个人,是被欲望牵着鼻子走,还是把欲望的鼻子牵住?

    一个人存在一些正常的、合理的欲望是正常的、合理的。如果贪欲过分就会迷失心智迷乱方寸。贪欲多,心术就不正,就会被贪欲所俘虏,就会违背良心、原则、道德、法律,就会不择手段不顾后果,不可避免地走向堕落和毁灭的深渊,不但葬送了自己的前程乃至性命,还会成为家庭之耻、人民之害、国家之祸。诚如古人所云:“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

    遏制贪欲,并不是要消除消灭人的欲望。欲望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是人类行为的原初动力。古往今来,凡成大事好事者,凡有政绩业绩者,必有强烈的欲望,这种欲望无可非议。遏制贪欲就是合理地释放欲望,正常地追求欲望,理性地限制欲望,防止欲望无限制地膨胀。汉代的思想家桓宽说过:“香饵非不美也,鱿闻而深芷,鸾凤见而高逝者,知其害身也”。贪欲之害,低级动物都本能地知道远而避之,我们人类更应该理智地节制贪欲,免得被“香饵”钩住了嘴巴而难以脱身。

    欲望人人都有,无欲之人没有。人吃五谷杂粮,都是不可避免地会有种种欲望。即使想“无欲”的人,本身就怀有一种强烈的欲望,这种强烈的欲望就是想达到“无欲”。每个人心灵深处或多或少都有些许“贪欲”的“种子”,只要锁紧它,不让它萌芽,就不会发作。就像人的身上都有一些“前癌细胞”一样,只要不让它“暴发”,就不会影响人的“健康”。那么,靠什么来锁住“贪欲”的“种子”呢?再严密的制度,再严厉的制裁,如果离开自身的严格要求也难起作用,唯有本人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份之想,常怀律己之心,常念知足之乐,这把特殊之锁、无形之锁、心中之锁,才能起到锁得住锁得紧锁得牢的作用,既不会因内力而“松开”,更不会因外力而“撬开”。

    “贪欲”与“节欲”,历来是两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两种思想道德修养的分水岭。对于人的各自欲望,应当有清醒的认识和理智的判断,既要肯定和支持其积极的、正常的、合理的部分,又要否定和节制那些消极的、反常的、不合理的部分。因为欲望有正、邪之分,良莠之别。正当的、合理的欲望是生命和事业的动力;邪恶的、卑劣的欲望则是堕落和犯罪的根源。贪欲能够使人由高尚变为卑鄙,由清廉变为贪婪,由善良变为凶恶,由幸福变为痛苦。对于欲望,需要有度。过度的欲望就是贪欲。需求一定是欲望,但欲望并非都是真实的需求,有很多欲望并非由需求派生出来的,而是由人的贪欲制造出来的。孟子认为“养心莫过于寡欲”,减少一分欲望,也就减少一分生活累赘,减少一分人生愁苦,减少一分精神沉疴,减少一分生命凶险。

    有欲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欲望牵着鼻子走。如果你不能主宰自己的欲望,那么最好的办法是远离那些令你迷惑的欲望。挺直人生的脊梁骨,夯实智慧之基。君子为政之道,以修身为本。做“官”必先做人,做人是成事之道,人品则是谋事之基;做人应以清白为贵,以正气为要。“君自民间来,莫忘民间事”,当是一种本份与本色;“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当是一种责任和使命;“捧着红心来,不带寸草去”,当是一种修养及操守。

    人生有欲不等于欲望可以无边无度,不等于可以纵欲、放欲。诚如荀子所言,“欲不可去,求可节”,欲望不能去除,但对于欲望的追求是可以节制和把握的。如果欲望不能节制,任其放纵,其结果就会像宋人程颐所说那样:“一念之欲不能制,而祸流于滔天”。

    廉者常乐无求,贪者常忧不足。对于各级干部来讲要“防欲力善”,并非是要简单地消除欲望、不近人情地要求无欲,而是在承认人的欲望存在的基础上,强调清心寡欲,防止出现过分之欲、不正之欲、贪婪之欲,要坚决去除各种“贪欲”,做到“防欲力善”。而“防欲力善”贵在“坚持”,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一个人抵制住一时一次的诱惑固然不难,但一生一世抵制住诱惑是很难的。欲望的闸门一旦打开,疯狂的贪欲就会一泻千里。可想而知,要抵制住形形色色的诱惑,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和坚韧的毅力。

    欲望能不能控制?不是不能,而是很难。没有理性的克制和强韧的意志难以做到真正控制。圣雄甘地有这样一句名言:“地球能满足人类的需求,但地球不能满足人类的贪欲”。据心理学家研究,人们对金钱往往持一种“数字心态”:人在积聚钱财时往往被一种呈几何级数递增的心态所左右,当攒到五千元时,下一个目标就是一万,攒到一万时,下一个目标便是两万……当积聚到100万元时,下一个目标不仅仅是150万,而是上千万……一般百姓因为收支基本平衡,或者积攒的金钱总数太低,这种心态就不至于那么强烈了。而贪官则不同,捞钱越多就越不能罢休,就像吸毒上瘾的人依赖毒品一样,欲罢不能,欲休不得,越陷越深,愈演愈烈,贪钱敛财成为其生活中的唯一追求,而且永远不得满足也不会满足,其根在于“贪得无厌”、“欲壑难填”。其结果是腐败腐蚀掉的是自己的良心良知,败下阵来的是自己的身份身躯,贻害的是国家自家。

    历史与现实向我们昭示:纵欲主义与禁欲主义同样与健康的社会格格不入。如果说禁欲主义毁损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从而使社会陷入停滞不前的泥潭,那么,纵欲主义则给社会秩序社会公平正义带来致命的威胁,并导致社会共同体的生存危机。由此可见,健康的社会既要反对禁欲主义,又要反对纵欲主义。

    贪欲是一种毒药,谁喝了都无药可救。贪欲会把人带向罪恶的深渊,让人迷乱心智失去理智。它可以使人相互欺诈,相互摧残,甚至使最好的朋友反目成仇。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欲望,切记“贪”字头上一把刀,一旦贪婪,就会被其毒害。贪字今在上贝在下,今日贪欲所得宝贝,明日可能成为殉葬之品……

    其实,人生在世,许多美好的东西并不是人们无缘得到,而是人们的期望太高,往往在刚要接近一个目标或达到一个目标时,又会突然转向另一个更高的目标。不要有太多太高的欲望,否则什么都得不到。人要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欲望,见好就收是明智之举。

常言道:知足常乐。然而,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却永远也不懂得知足,他们总是在满足了一个欲望的同时,又想得到更多,拥有更多,欲望也就会无休止地不断膨胀。这永无止境的贪婪,最终会彻底毁灭和葬送一个人。人的痛苦源于人的欲望,痛苦程度与欲望的强度成正比,欲望有多强,痛苦就有多深,人的悲哀就在于欲壑难填、贪心难足。

    我们所拥有的,并不是太少,而是因为欲望太多;欲望太多,就使自己不满足、不知足,甚至会憎恨别人所拥有的,或嫉妒别人比自己更多,进而产生忧愁、愤怒,心理就会失去平衡,失去平衡就会迷乱心智,迷乱心智就会不择手段地干出“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愚蠢事来。大文豪托尔斯泰认为:“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从哲学意义上讲,欲望太多是一种心理贫穷,欲望少一些是真正的心理富有。

 

          (作者单位:溧阳市人大常委会)

主办单位:溧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溧阳市南环路18号
联系电话:0519-87269018   邮箱:lyrd611@sina.com
苏ICP备17003136号-1
苏公网安备 32048102000256号
网站标识码:320481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