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所处的位置: 首页>>调查研究>>内容
“品质溧阳”视角下“精品街区”建设的调查和思考
发布日期:2025-09-02   来源:人大办公室 浏览次数:  字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心上,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城市街区作为承载群众日常生活的公共空间,不仅包容着多样化的城市精神与价值表达,更是人文关怀与便捷生活的和谐统一,通过精心设计的建筑布局、功能完备的配套设施、多层次的景观构成、丰富的社区活动、个性化的特色体验,完整体现出城市的魅力和品质。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品质溧阳的要求,市人大环资城建工委组织市资规局、城管局、住建局、溧城街道等单位相关人员组成课题组,紧扣精品街区建设课题开展专题调研。课题组通过召开座谈、实地考察、外出调研等方式,总结提炼国内精品街区成功案例的经验启示,对照分析溧阳历史文化、资源特色、城市风格、街区现状、人口规模、业态布局等基本情况,围绕我市精品街区建设的内涵要素、现状困难、建议意见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证,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溧阳精品街区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街区源自英文“urban block”一词,它是指由城市道路(或街道)围合、划分形成的一个区域,通常以一个居住组团或一个生活圈来组成一个街区单元,在这个单元内包括了居住、商业、文化、教育、娱乐、办公等功能。街区是城市居民邻里交往的一个基本单元,也是城市生活价值的一种体现。那么,何谓精品街区?从字面上解释,它是指一个城市众多街区中建筑、业态、配套、管理最为科学精细并富有特色的街区,是展示城市形象、彰显城市特色和城市品质的名片。

就溧阳街区发展情况来看,近年来,随着市域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外来人口持续增加,我市街区建设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一是精品街区建设基础不断夯实。依托城市精细化管理三年行动,持续开展精品街道创建工作,成功打造了14条精品街道,并根据功能定位进行差异化设计改造,初步形成了建设西路城市休闲街区、天目湖城市人文活力街区、南大街城市艺术街区等各具特色主题的精品街道。结合精品街道建设,全面实施老旧小区整治提升行动,相继完成了燕山新村”“燕山南村18个老旧小区改造工作。2023年,根据《常州市美丽街区建设工作方案2023-2025要求,我市选定燕山商务街区为常州市美丽街区进行规划打造,重点围绕区域内市容秩序、市政设施、建(构)筑立面、景观品质、空间品质、长效管理等方面开展整治提升工作,力争年内完成创建并通过验收二是大型商场逐渐成为街区核心。上河城、金鹰、万达、吾悦、苏宁等大型商场通过多元化的商业业态、人性化的空间设计等方式不断发展和壮大,逐渐成为了各个街区核心。三是外来人口持续增加。截止2022全市居住期满6个月以上的外来人口为12.9常驻人口的16%,高新区、经开区等地以产业支撑吸引了大量外来务工人员。这类群体以年轻人为主,具有很强的消费能力,同时也对街区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消费业态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四是全域旅游经济效应持续彰显。2022年,我市接待游客2065.5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54.54亿元,但以游客为受众、展示地方特色、彰显历史文化的街区尚未成型,游客大多集中在景区范围,全域旅游的潜力还没有得到真正挖掘。

精品街道的点面提升到美丽街区的纵深推进,彰显了城市管理者对增进民生福祉、提升城市品质的一贯要求。从溧阳街区建设的现状来看,我市创建精品街区有一些得天独厚的条件,如:深厚悠久的人文底蕴、飞速发展的产业支撑、相对完善的配套设施、日趋成熟的产业业态、日益精细的城市管理等。但较之于成功典型,溧阳精品街区建设仍存在着一些突出短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口规模及流量缺乏支撑。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市常住人口虽有所增长但增幅较缓,人口规模和流量优势无法彰显,尽管游客数量增加,但主要集中在景区沿线,单靠常住居民消费能力,很难保持街区的长期繁荣,而街区失去了人这个最为关键的要素,自然也就失去了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2.街区颜值与业态缺乏亮点。当前,全市街区的外观、配套设施等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在街区内涵提升方面还有改进空间。另外,街区业态不够多元,吃、住、行、游、购、娱的一体化业态布局尚未形成,亮点不亮、特色不特,缺乏让人一眼记住、一定留住的吸引力。

3.文化保护与传承缺乏底气。溧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但过去在城市更新和改造过程中,忽视了对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和传承,城市传统风貌与格局未能完整保留下来。几年前,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设想,并为此做出了具体的规划,开展了一些前期工作,但受制于客观条件限制,还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4.城市规划与管理缺乏统筹。城市的规划与设计必须要考虑城市的特点、特色、发展趋势,有一定的前瞻性和系统性,并坚定不移的贯彻执行。当前我市街道空间缺乏整体统筹,城市道路与建筑前区联系割裂,空间管控和建设监管上未能实现统一规划、建设及管理,建筑前区的公共服务性不足,道路附属设施与建筑前区缺少融合。街道建设管理缺乏统筹协调机制,城市道路、建筑前区、街道界面、管线及设施的建设管理权限分属不同单位部门,导致多头管理、权责不明、重复建设、反复开挖等现象频发。

二、国内精品街区成功案例的经验启示

近年来,为进一步提升街区的品质,各地都提出了建设精品街区、美丽街区或特色街区的概念,并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形成了一批成功出圈的项目,如福州的三街七坊、江西抚州的文昌里、湖北武汉昙华林昆山高新区里厍街区西安大唐不夜城、合肥金大地东西大街等。通过对国内部分精品街区成功案例的分析论证,结合外出考察调研情况,课题组认为:受制于城市规模、地域文化、产业特点、建筑风格等差异,精品街区的成功案例不可完全复制,但其中的一些经验和启示却值得我们去思考并借鉴。

一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精品街区建设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不是一厢情愿的政绩工程。在街区建设过程中,必须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街区的规划设计、设施配套、产业业态及日常管理,既要贴近群众实际需求,更要考虑群众实际感受。

二是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建设精品街区必须充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人文底蕴、城市气质和资源特色,因地制宜、量身定制,坚决避免贪大求洋或照搬照套、千城一面。

    三是必须注重保护传承。无论是福州三坊七巷、抚州文昌里还是武汉昙华林,在街区开发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把保护传承作为题中要义。依据不同的地方特色文化、人文历史文化,努力打造各具特色的历史文化特色街区,实现了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发展的目标。

四是必须确保可持续发展。精品街区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是街区成功与否的关键。建设精品街区必须通过产业赋能、以街养街来实现街区长期的繁荣与繁华,否则,精品街区就会成为一个华丽的空壳,失去持续发展的动力。

三、溧阳精品街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全面把握精品街区基本要素

建设精品街区,首先要从多维度、多角度去审视和把握精品街区的丰富内涵。精品街区的集中体现在了街区拥有的颜值、人气、底蕴、业态、特色和管理六个维度上。

1.“精美外观是精品街区的筑业之基,有颜值才有吸引力。街区的颜值也就是街区的外部形象,建设精品街区首先要在提升其外部形象上下功夫,通过建筑外立面的提升改造、配套设施的全面优化、地标建筑的精心构思、空间设计的不断优化,实现街区就是景区、商铺就是景点的目标,让街区具有足够的吸引力。

2.“旺盛人气是精品街区的生命之源,有人气才有生命力。一座现代化的城市,不仅仅体现在高大气派的建筑和宽阔忙碌的干道,更在于人性化、有温度的街道和街区。人是街区生活生产的主体,一个倾注了大量资金和心血去打造的精品街区,如果没有人气,自然也就失去了灵魂

3.“深厚底蕴是精品街区的铸魂之本,有底蕴才有凝聚力。街区是城市的记忆载体,有旧的底蕴传承,有新的文化流淌。建设精品街区,必须坚持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将城市文化、历史底蕴嵌入街区空间,在保留街区老故事的同时也赋予其新创意,才能避免昙花一现,实现长久发展。

4.“丰富业态是精品街区的立身之本,有业态才有战斗力。

业态指的是行业类型和经营形态,是街区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夜游观光、网红打卡、民俗演艺、特色美食、精品文创、亲子游乐等多元业态,不仅能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提高街区的吸引力和人流量,还可以通过业态互补,提高街区的商业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吸引更多商家入驻,反过来提高街区的商业品质和人文价值,实现街区发展的良性循环。

5.“地方特色是精品街区的长久之策,有特色才有竞争力。地方特色是一个地方独特的文化、历史、地理、风俗等特征,是街区建设的宝贵资源。通过挖掘和展示地方特色,可以增加街区的文化内涵和特色魅力,提高街区的品牌价值和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和消费者,从而提升街区的综合实力。要想让精品街区长期保持繁荣,必须让街区有吸引人眼球、记得住特色、留得下脚步的独特看点。

6.“科学管理是精品街区的必修之课,有管理才有持久力。三分建七分管科学管理是精品街区建设的关键,必须贯穿街区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只有通过科学精细的管理,才能推动我市街区品质和城市治理能力的持续提升,使城市环境更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努力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全面提升精品街区规划水平

精品街区建设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考量着城市管理者的智慧,必须立足实际,精准把握精品街区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功能定位,不断提升街区规划管控水平。

1.坚持精准定位。溧阳作为一个县级市,城市规模、人口集聚效应无法与大城市相提并论,但溧阳文化底蕴深厚、生态禀赋优越、旅游资源丰富、产业特色明显,因此,溧阳的精品街区建设应坚持规模适度、特色明显、业态丰富、品质高端、管理精细的基本思路,精准定位,丰富业态,加强谋划,提升品质。要立足长远、科学规划,进一步明确街区功能定位、空间规模、业态特点、服务特色和发展目标,全面提高精品街区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充分满足消费者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如针对外来游客和务工人员群体,可在天目湖、南山竹海、曹山等热门景点探索打造旅游风情街区”“民俗文化街区,给游客提供耳目一新、过目难忘的旅游体验;在高新区、经开区等年轻务工群体较多的地区打造夜间经济街区,对锂享小镇等富有潜力的聚集地进行功能和配套升级,充分激发游客经济外来人口经济

要依托溧阳文旅的金字招牌,深入挖掘和融入溧阳本地特色元素,注重街区细节打造,突出街区主题特色和文化内涵,不断完善旅游休闲、文化体验和公共服务等功能,丰富观光、餐饮、娱乐、购物、住宿、休闲等业态,满足游客和本地群众游览、休闲等需求,打造溧阳特色生活方式,提升城市品质的同时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加快释放。

2.坚持精细规划。资规部门要结合溧阳街区现状、城市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城市更新等,加强城市发展前瞻性研究,科学制定城市总体及街区发展规划并一以贯之地执行。通过开展城市总体、重点片区、重点区域、重要街区等城市设计,加快修订建筑色彩、户外广告等专项规划、规定,为精品街区的建设和管理提供规划指引城管部门要根据《常州市美丽街区建设工作方案2023-2025进一步加强对全市街区建设现状的调查研究,科学谋定美丽街区试点项目,提升试点项目的规划设计水平,确保试点效果。

3.坚持精心设计。要注重一体化建设,推动精品街区方案设计同城市有机更新、老小区改造等规划设计有机衔接,进一步整合管理资源,避免重复建设。要加强协同建设对处于规划状态的城市道路与建筑前区的整体风貌、设计风格色彩、绿化景观、步行空间、铺装及附属设施设置等方面进行协同设计,统一管控要求和建设标准。对已建或在建的道路、街区要注重在公共空间利用、步行空间连续性、无障碍建设、绿化景观提质、沿线单位拆围透绿、机动车及非机动车规范停放、附属设施布置等方面进行设计引导。

(三)全面强化精品街区系统推进

精品街区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在做到精准定位、科学规划的前提下,要坚持从强化基础、完善配套入手,持续巩固前期创建成果,做靓试点项目,集聚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实现系统推进。

1.巩固提升建成区。街道、街坊是街区的基本元素。要持续推进前期精品街道”“老旧小区整治”“城市客厅”“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巩固创建成果,提升内涵特色,让街区在拥有靓丽颜值的基础上更加具有气质和品质。

2.深耕一批示范区。对已经确定下来的美丽街区项目,要不断推进工程进度,精心打造能体现溧阳特色的示范精品街区,实现街区面貌一新、眼前一亮、为之一振的最佳效果,高标准完成试点任务。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后续试点项目选址的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做好规划设计并持续推进,确保做出示范、做出成效。

3.凝聚共识促合力。市资规、住建、城管相关职能单位要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提高工作效率。要建立批前联合审查、批后联合监管工作机制,全面加强对精品街区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行政监管。要进一步压实部门责任,理清工作职责,在配套设施、局部点位的打造上加大支持,在关键节点上加强协调,努力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四)全面保障精品街区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始终是精品街区建设的题中要义,更是精品街区能否成功出圈的关键要素。必须持续推动产业赋能发展,大力发展街区经济,释放城市发展活力,努力实现以街养街

1.合理布局,丰富业态在精品街区新建、改造、提升过程中,要以产业发展的特色化品牌化、规模化为目标,整合市场资源,引导商家集聚,提高行业集中度要加大项目招引力度,不断丰富街区业态,全力打造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全链条业态。要从需求端出发,找准市场需求点、业态融合点、强化布局支撑点,紧盯游客主体、营商主体两类主体,聚焦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完善街区的休闲、游憩、交通、购物等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业态的内在品质和外部形象,鼓励引进具有人气基础的品牌或新潮创意的项目,吸引市民或游客前来消费宣传。要坚持市场化、项目化、专业化三大导向,从文化IP、互动体验、美学场景、功能升级、智慧化设计、夜间经济等方面进行街区改造提升,定期举办文创游园、创意集市、民俗节庆等特色系列活动,丰富街区消费体验,将多姿多彩的生活方式和休闲体验带给市民游客。

2.文化赋能,突出特色。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是习总书记的一贯要求,也是精品街区建设的目标任务。要全面加强溧阳历史文化、地方特色文化的研究和思考,强化精品街区独特性、差异性和不可复制性,建设个性鲜明、底蕴深厚、业态丰富、环境优美、商业繁荣的精品街区。要充分发掘红色文化、生态文化、长寿文化、茶文化等溧阳特色文化元素并将之最大限度地融入在街区的规划设计、建筑设计、项目建设、产业招引及活动组织过程中,通过形象的建筑、具体的项目和主题活动来对外展示,讲好溧阳故事,展示地方特色,着力打造历史有根、文化有脉、商业有魂、经营有道、品牌有名的精品街区。

3.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精品街区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单纯依靠政府的财政投入难免捉襟见肘。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模式充分发挥政府在规划布局、政策支持、建设管理、优化环境、提供服务、督促检查等方面的主导作用,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开发、建设、运营和管理推动市场主体良性竞争,将精品街区打造成为城市发展新名片、区域消费新地标。加大对精品街区的规划、策划、宣传、包装、营销推广活动的政策扶持力度,多渠道拓宽精品街区建设资金的筹措途径,吸引各类资本参与。

4.以人为本,协调发展。要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强化文化内涵挖掘和生态环境塑造,充分贴近民心、体现民情、满足民需、改善民生,通过软改造、小而精的更新模式,在保证原有结构肌理完整性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打造特色鲜明的公共人文空间,构建和谐、灵动、美丽的街区空间,让街旧容焕新颜,进一步满足居民生活、休憩交往等需求。要坚持长效管理科学管理,试点创新潮汐交通”“数字城管”“智慧社区等管理方式,不断优化街区管理水平。

主办单位:溧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溧阳市南环路18号
联系电话:0519-87269018   邮箱:lyrd611@sina.com
苏ICP备17003136号-1
苏公网安备 32048102000256号
网站标识码:320481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