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所处的位置: 首页>>调查研究>>内容
关于重大科创平台建设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
发布日期:2025-09-02   来源:人大办公室 浏览次数:  字号:〖

2023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近年来,溧阳紧扣常州“新能源之都”建设,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培育创新发展生态,推动主导产业、科创平台、高端人才贯通融合,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科创平台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一环,不仅是创新要素的集聚高地,也是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为此,市人大常委会成立课题组,围绕“重大科创平台建设运行”这个课题开展调研,形成如下报告。

一、我市科创平台的发展概况及主要成效

近年来,我市坚持创新核心地位,深入探索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等多链融合发展模式,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转变。协同推进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20123月,江苏中关村科技产业园正式开园,同年7月,溧阳第一家科创平台“溧阳常大技术转移中心”正式成立。20169月,溧阳牵手宁德时代,开启了动力电池产业跨越式发展崭新篇章,紧随其后的是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等以新能源、智能装备为主要研究方向的科创平台相继落户。时至今日,溧阳围绕“2+2+X”产业集群,先后引建了13家重点科创平台(附件表1,形成了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齐头并进、相融互促的良好局面。对接大院大所构筑高端平台。采用“一事一议”的引建模式,持续深化与顶尖科研院所、知名高校的合作共建形成了以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等中科系为引领,南航大飞行、东南大学大装置、重庆大学大智慧、上海交大大制造等多领域布局的科创平台体系科创平台数量在全省县级市中名列前茅创新发展优势逐渐展露截止今年10月,全市13家重点科创平台现有研发人员817人,其中博士212人、硕士336硕博占比达67.07%,集聚了李泓、吴凡、尹良等44全国顶尖人才以及60位省双创人才、常州龙城英才,更吸引了陈立泉、毛明、吴云东等20院士常驻累计授权发明专利438、实用新型专利104承担省级以上科技项目59孵化企业102家,包括天目先导、中科海钠、江苏蓝固、速豹动力等高成长性新能源科技企业50余家(附件表2

市外对比分析和市内成效分析

为进一步助推我市科创平台建设工作,课题组远赴北京怀柔、合肥蜀山等地考察学习,多次前往相关部门板块掌握实际情况,力争找出适合溧阳的科创平台建设发展之路。

(一)北京怀柔、合肥蜀山科创平台的发展概况。当前,各地纷纷加快建设科创平台。北京市怀柔区以大科学装置集群和前沿科技交叉研究平台为核心建设怀柔科学城。20169月,国务院印发《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提出“统筹规划建设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和未来科技城”。紧扣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战略目标,怀柔区举全区之力推进科学城及周边配套设施建设,着力打造科学教育区、科研转化区、综合服务配套区、生态保障区等四大片区,依靠国家级战略支撑和中科院鼎力支持,积极承接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对前沿基础学科、高精尖核心技术以及“卡脖子”问题进行全力攻坚、重点突破,推动科研成果在全国范围内转化应用。合肥市蜀山深入实施“全域科创”发展战略20226月,安徽省政府发布《科大硅谷建设实施方案》依托“科大硅谷”战略,蜀山区全面启动“科大硅谷”蜀山园建设工作,牵头成立高规格科创委,通过国有资本领头助力,系统构建“科创+产业+资本+人才”的产业生态闭环,积极承接中科院、中科大的各类创新资源,同步推进科技招商、企业培育、科技金融等工作,通过企业化市场化运营模式,推动创新成果在本地市场就地交易、转化和应用,吹响了蜀山区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号角。

(二)我市科创平台的成效分析。综合现实表现和数据统计,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和江苏无人装备产业创新中心整体发展质效较好。其中,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拥有以中科院物理所陈立泉院士、李泓研究员为技术带头人的研发团队,在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纳米硅负极材料等技术研发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牵头和参与了多项储能领域国家和省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参与共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4个,累计孵化天目先导、中科海钠、江苏蓝固等高成长性新能源科技企业14。2023完成营业收入7759万元,目前正在积极推进股改事宜预计年底前完成。江苏智能无人装备产业创新中心2021年底成立以来先后获批设立省级毛明院士工作站常州市首批科创综合体暨人才综合体成员单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形成院士工作站+产业创新中心+投资基金为核心的创新共同体,围绕智能无人装备和新能源两大产业,充分发挥院士牵引力、平台承载力、资本支持力,主动引领产品应用场景加速科技创新成果就地落地转化。2023完成营业收入3240.64万元,参与控股孵化速豹动力、英拓动力、星波轻材等16科技企业,获得4项省级项目正式立项和2项国家级项目正式立项

(三)对比分析和实践启示。纵向对比北京怀柔、合肥蜀山,横向剖析我市各大平台,可以得出三点启示。一是市场化产业化是我市科创平台发展的主要方向。受限于自身能级,我市在资金人才、院所资源、上级政策等各方面都不足以支撑大规模基础研发,而应以科创成果就地转化为核心,促进企业产品迭代更新,推动地方产业发展升级。二是高层次人才及其研发团队是引建科创平台的核心基础。不论是北京怀柔、合肥蜀山,还是溧阳的成功案例,都把重点高校、高端院所作为地方科创平台建设的主要支撑点,为的是通过引进高校院所的高端科创人才、研发团队,将其研发成果、后方优质资源进行导入,从而推动平台自身和地方产业发展。三是企业化运营模式是科创平台实现自我造血的关键所在。科创平台是一座桥梁,一头连接高校院所的创新资源,一头连接企业产业的市场资源。从溧阳的成功案例来看,只有通过企业化运营,充分借助市场对于要素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提升平台对科技人才的引聚力,提高人才团队对技术转移、项目孵化的积极性,才能实现科研成果的高效转化,从而增强自身造血能力。

、当前我市科创平台面临的主要问题

科创平台已成为溧阳吸引高水平创新团队、开展产业关键技术研发、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但审视当前我市科创平台的建设运行,尤其是与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运行体制机制不够完善。我市科创平台大多由高校院所直接派人负责运营,经营管理的专业化水平较低,特别是事业性质平台,在现代化管理机制、市场化运作机制、灵活化用人机制等方面存在较大短板,在资金配置、队伍建设、项目孵化、市场拓展等方面运维水平不高,创新资源效用难以有效发挥。平台功能定位不够明确。部分平台自身定位还不够明确,缺乏系统性的建设发展规划,只有研究方向而缺少具体市场方向和产业对接,与我市2+2+X”产业链联系也不够紧密,面向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能力不强,与实现产业化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支持服务措施不够精准政府在人才、金融、技术等要素导入与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对接方面给予科创平台的支持还不足,高层次人才引进渠道较少,金融支持力度不够,缺乏技术交流、产业对接的渠道平台。

、关于我市科创平台发展的几点思考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平台做优做大做强,促进创新主体协同互动、创新要素畅通流动、创新资源高效配置、金融资本有效对接、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加快形成更多新的创新点、培育更多新的增长极、打造更具活力的创新链,课题组提出如下思考:

(一)强化顶层设计,构建层次清晰、布局合理的平台体系。政府要积极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立足我市实际情况,加强科学谋划和系统规划,推动平台创新资源向产业发展优势、经济发展动能加速转化。一是加强规划布局,积蓄创新动能。围绕现有产业结构和未来产业布局,结合全市科创平台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状况,按照服务产业多元化、功能定位差异化的原则,积极对接重点高校院所,靶向引进高层次人才及其研发团队,以人才为核心搭建科创平台,推动人才资源向创新成果转化,创新成果向发展动力转化。二是优化合作模式,完善动态考评。持续加强与科创平台合作方的沟通协商,不断完善合作模式,在市场拓展、项目孵化、企业培育、收益分配等方面为平台争取更为宽松的发展条件,进一步激发平台创新活力。加快建立以科技创新质量、项目孵化绩效、地方经济贡献为核心的成果评价机制,将评价结果与平台奖励、团队激励挂钩,统筹资源投向关键项目、核心团队和产出成效好的平台,真正把钱花在刀刃上。三是积极向上争取,拓宽合作渠道。统筹协调协调发改、科技、工信、财政、人社等职能部门,多渠道向上级条线、部门争取各类资金、政策、项目、资质等,帮助缓解平台起步期的资金压力。加快打造综合性创新服务平台,建立健全新能源产业人才创新联盟、新型电力和新能源智能装备产业创新联盟常态化运行机制,围绕技术、项目、资金、人才等方面开展科创平台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对接服务,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二)改革体制机制,探索产研融合、资源集约的发展模式。平台要充分发挥科创与市场的桥梁纽带作用,以市场化为导向,以产业化为目标,不断提升研发能力,提高运维水平,促进成果转化,为溧阳产业发展添砖加瓦。一是明确功能定位,制定发展规划。上海交大智能制造研究院、重庆大学溧阳智慧城市研究院等科创平台应主动打破传统体制机制桎梏,进一步明确自身功能定位,结合自身特色优势,积极对接产业集群发展需求,系统制定平台发展规划,迭代完善建设方案,及早确定主攻方向,集中力量开展产品研发、技术服务、企业孵化等创新工作,加快形成“小而精”“小而专”“小而尖”的战略竞争优势。二是坚定产业化方向,提高产出效益。加快构建平台技术供给企业转化应用产业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建设全过程创新链条,支持科创平台为产业提供概念验证、中试熟化、孵化加速等科技服务,引导平台与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或创新联合体,联合攻关核心技术。积极推广成果转化模式,鼓励科创平台通过技术作价、资金投入等方式参股孵化企业,鼓励各类金融机构支持和参与科创平台发起设立的股权投资基金,促进产业发展三是健全用人机制,提高运维水平。坚持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一方面要充分调动科研人才的积极性,建立市场化为导向的创新人才激励机制,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另一方面要像重视科研人才一样重视管理人才,主动对标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支持有条件的院所派驻或招引更多管理型人才,进一步探索“项目经理人”制度,持续完善管理、用人、运行等各类制度机制,推动平台资源在队伍建设、项目孵化、市场拓展等各项工作中实现高效合理配置。

(三)优化创新生态,营造人才敢为、社会支持的创新氛围。全市上下要像重视生态环境一样重视创新生态,以良好的创新生态最大限度地挖掘创新潜力、释放创新活力、激发创新动力。一是提升创新人才吸引力。升级优化天目湖英才榜等政策,完善人才分类评价与激励标准,拓宽引才育才用才的方式和途径提升人才引进精准,提高政策、市场、政务、法治、人文五个环境与人才工作的结合度做到引得来、用得好、留得住。建立科技创新工作容错纠错机制,鼓励科研人员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敢于作为的创新发展氛围让更多科研人员在平台发展中“人尽其才”,让各类创新平台在人才支撑下“物尽其用”。二是释放科技金融牵引力。运用市场手段整合各类资源,促进金融资本与财政资金、税务、保险跨业合作,完善以政府财政投入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信贷为支撑,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充分发挥科技金融催化剂作用,构建覆盖科技创新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体系。三是增强万众创新驱动力。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来抓,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以高效便捷的政务生态,打造充满活力和吸引力的创新生态。同时,注重营造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充分发挥网络、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介作用,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让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尊重人才成为社会共识。

主办单位:溧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溧阳市南环路18号
联系电话:0519-87269018   邮箱:lyrd611@sina.com
苏ICP备17003136号-1
苏公网安备 32048102000256号
网站标识码:320481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