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所处的位置: 首页>>重要专题>>人大工作理论研究会>>内容
关于加快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的调研报告
发布日期:2023-03-27   来源:人大办公室 浏览次数:  字号:〖

发展是硬道理,也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当前,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际形势日趋复杂、疫情冲击仍在持续的复杂形势下发展产业集群既是响应国家战略布局的积极作为,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在此背景下,市人大常委会成立课题组,围绕产业集群发展开展系列调研,形成如下报告。

一、我市部分重要产业发展情况

多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产业培育,在重大项目招引、资源要素保障、创新平台打造、产业链条延伸、营商环境改善等方面不断创新措施,夯实基础,有力推动传统产业加速蝶变,新兴产业快速成长,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持续释放。2021年数据为例。

(一)在制造业方面

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2112.8亿元,同比增长31.8%动力电池、绿色精品钢、智能电网、智能装备新材料等凭借稳健增长和巨大潜力,成为我市重点打造的产业板块。

动力电池产业受汽车及电化学储能板块强势崛起带动生产线相继投产达效等因素影响,全年实现产449.6亿元,同比增长134.5%,出货量分别占全国的1/3和全省的1/2以上。江苏时代作为产业龙头企业,累计吸引60多家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布局溧阳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链条。天目湖储能研究院、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以及东南大学溧阳研究院、上海交大研究院、电动汽车联合创新中心等众多高端平台的成功入驻创新资源集聚和产业迭代升级提供了强力支撑。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火热以及我市动力电池和绿色储能产业链的加速布局延伸,产业规模有望于十四五期间突破千亿级别

绿色精品钢产业实现产值447.1亿元,国强镀锌、瑞昕金属、四方不锈钢等龙头企业发展稳健友发钢管增长迅速,今年预计产值将达130亿元。德龙不锈钢热轧、冷轧项目部分投产,炼钢项目正抓紧推进,因其在长三角地区独有的原材料供给优势,发展空间巨大,预计年产值可达500亿元,项目整体投产后工业产值预计可超1500亿元。

智能电网产业实现产值433亿元,同比增长34.4%。上上电缆、华鹏变压器、安靠智电“三驾马车”均为细分行业头部企业,特色与实力兼具,未来可期。

智能装备产业实现产值204亿元,同比增长16.7%。科华控股、布勒机械、正昌集团以及一大批装备制造小微企业,各展其能、各显所长,形成差异竞争、多点开花的良性发展局面。

此外,赛得利莱赛尔项目的成功入驻,吸引产业链企业纷沓而来,产业前景令人期待。

(二)在特色产业方面

得益于历届市委、市政府坚持不懈打基础、立支柱、强特色,一批传统特色产业持续做大做强,成为城市的闪亮名片。

建安产业实力雄厚,实现产值1124亿元,同比增长12%,占常州地区总产值的43%。截止2021年底,全市在册建筑企业527家,其中特级资质2家,一级企业61家,二级企业276家,三级企业(含劳务公司)188“中国建筑之乡”享誉四方

文旅产业深度融合,以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各1家,国家级湿地公园2家、国家级森林公园1家,5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1家、3A级景区3家的超豪华配置,为火热的全域乡村旅游绿水青山间的民宿经济绘上鲜亮底色。2021年累计接待游客1862.1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29.35亿元。全市规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79家,实现营收144.23亿元,同比增长50.91%

茶叶产业转型提速累计实现产值15亿元,种植面积7.2万亩,工商备案茶企300余家,注册商标200余只,玉莲”“玉枝获中国驰名商标,富子”“田家山等获江苏省著名商标“天目云露”获世界绿茶评比最高金奖。一批传统茶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推动品牌提升和产业延伸,提高产品附加值,产业转型步伐明显提速。

二、当前产业集群发展形势分析

产业集群是多个产业相互融合、众多类型机构相互联结形成的共生体,具备强化专业化分工、发挥协作配套效应、降低创新成本、优化生产要素配置等多重作用。打造产业集群,既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路径。对照我市部分重点产业发展现状,短板仍然明显:

一是集群效应不够彰显以智能电网产业为例,我市关联企业主要为输电、变电以及少量配电、用电企业,具有产业链辐射带动力的龙头企业不多,产业链条延伸不足,耦合度,在做大产业规模上略显乏力。对比全国城市同类产业中规模第一南京江宁区拥有以南瑞集团、国电南自、南瑞继保等龙头企业为代表的152家规上企业(其中上市公司17家),产值超亿元企业63家,关联企业超过300家,覆盖了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通信、综合能源服务、电力网络安全等九大环节,产业链条完整,集群化发展效应凸显。

二是产业特色不够鲜明。目前动力电池产业增长强劲,发展迅猛,在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的集聚加持下,渐具第一主导产业之势。反观其他产业板块在区域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影响力则明显不足,部分镇区产业功能定位不明确,产业布局趋同,板块联动偏弱赛德利莱赛尔项目虽形成上下游产业吸引力,但受制于空间土地指标保障趋紧打造新材料特色产业园区短期内较难实现建安产业虽已有千亿产值,年贡献税收近30亿,但企业多以单打独斗为主,溧阳建筑的整体品牌影响力显不足;文旅产业在景区游热度持续减弱的大背景下,体验游、文化游等新业态仍需大力扶持发展;茶叶产业区域品牌影响力仍需增强,产业链下游精加工延伸不足,产业规模亟需做大。

三是发展动能不够强劲除动力电池产业外,其他产业普遍存在中小企业聚而不群现象,企业之间缺乏协作配套,产业链协同优势未充分发挥和利用。多数企业专精程度不高,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不高,处低水平加工制造环节,在高端技术、终端产品等领域缺乏足够的话语权。骨干型企业相对较少,缺乏具有行业引领型的龙头企业总部。高层次创新人才、企业创新主体、创新能力等均有所不足,产业发展驱动力整体较弱

三、几点思考

思考一:集群化的基础在于“扩规模从生产方式演变过程来看,从家庭作坊式生产,到产业化规模生产,再到延伸性产业链生产,最后形成具有一定规模效应的区域性产业集群,这是产业发展的四个阶段。就溧阳而言当前发展产业集群的首要任务激发链主企业引领作用,推动现有产业链条加快延伸拓展规模实现突破。

思考二:集群化的抓手在于“强特色”集群化的内在要求即推动区域产业发展协同互补,降低研发、生产、流通等环节成本,实现要素资源的整合优化和高效利用。于我市而言,就是要放眼整个长三角、上海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找准抓好本地特色资源要素,寻求特色品牌产业突破,从而在区域化合作、差异化竞争的大政策背景下,提升城市区域首位度和市场地位

思考三:集群化的引擎在于“重创新集群化的任务目标是依靠企业技术创新、产业模式创新、协同机制创新、服务管理创新等,推动产业高效耦合。实践已充分证明,创新是发展的强大驱动力,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抢占创新制高点,是推动产业集群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不二路径。

思考四:集群化的关键在于“塑生态”从产业链到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层次的跃升,其突破不开外部生态环境的全面支撑。具体而言,就是要不懈推动资源要素的高效保障、科研机构和科创人才的集聚互动、金融资本的精准灌输和营商创业环境的精心打造,围绕优势产业,形成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多栽梧桐树,方能引来更多金凤凰

四、相关建议

产业集群的培育,既是立足实际的顺势而为,也是着眼长远的功成有我基于我市的产业集群化发展有基础、有趋势、有前景,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责无旁贷要把握好形势机遇,统筹谋划,综合施策,努力打造独具特色的产业集群。

(一)补强固延产业链条,为产业集群强根育种坚持项目为王不动摇,把铸链、补链、强链作为提升产业能级的关键抓手,进一步强化沪深苏宁杭五大招商基地节点作用,优化项目信息汇集联动招引、储备评审等各项机制,持续加大行业领军企业、链主企业、专精特新项目招引力度。立足我市现有全国各地高端研发机构孵化平台,瞄准技术前沿、产业前端及未来风口,引导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融合嬗变,催生一批根植我市的高成长性企业。在政策、要素等方面加大对本土企业的支持力度,助推企业提档转型,做大做强实力和品牌建立健全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体系和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完善差别化资源要素配置体系,多管齐下促进产业固本强基自我更新。

(二)健全夯实配套保障,为产业集群立杆搭棚接长三角一体化、上海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常州“532”发展战略等,结合国家、省市重大产业政策立足实际,找准定位,高起点规划全市产业布局。以高新区创建国高新为抓手,高效整合全市资源要素,重点支持精准保障,持续提升科技创新力、平台承载力、产业聚集力以及营商环境。结合“危污乱散低”企业出清“困境”企业治理,稳步推动园区更新,实现以存量换增量、体量换质量。积极引入更多优质金融投资机构,为产业发展提供更优金融服务。高度关注后疫情时代企业发展稳妥落实减税退税缓税降费等各项政策,协助解决用地、用工、用电等问题。加强产业园区交通、物流、公寓商超、学校、医院等配套建设和管理,促进产城融合发展。

(三)厚植区域创新动能,为产业集群蹲苗壮骨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和社会氛围营造,进一步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攻关关键技术,提高科技核心竞争力。把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作为厚植创新土壤“1号工程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育计划,构建完善培育链条做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蓄水池持续深化与大院大所的交流合作,积极争取科研院所成建制引进,进一步强化国内顶尖科创平台建设,畅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渠道扩大“天目湖英才榜”引才引智覆盖面,增强人才政策吸引力,让高层次及蓝领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稳定产业人才队伍。

(四)靶向发力重点产业,为产业集群精准浇加强产业前瞻性引导,推动“2+2”重点产业发展规划与城市发展愿景相辅相融,营造政企同心、共创未来的良好局面。立足动力电池产业区域性功能定位,合理把控产业布局规模,既要支持推动产业链条延伸完备,最大限度挖掘产能空间,又要守牢风险底线,通过创新驱动,推动技术不断迭代围绕双碳目标,在现有动力电池产业基础上,大力发展以钠离子电池、固态锂离子电池为基础,针对源网荷的大规模储能产业。以建设具有行业话语权的新型电力(新能源)装备产业基地为目标,重点强化核心技术攻关、产业孵育和市场拓展,延伸做强产业链。针对德龙不锈钢和赛得利莱赛尔部分仍建设期重点项目,要强化全流程服务保障,供电、供水、供气等方面,加强属地政府与相关部门单位的协同配合,尽最大努力推动项目尽快投产达效。对于智能装备产业,要大力推进“智改数转”,加速产业智变速率。

大力打造特色产业,为产业集群增枝阔叶瞄准建设长三角一流的科技产业新城、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度假区目标,分析整合全市各片区核心资源,突出产业功能区定位推动产业错位发展打出品牌。强化市镇纵向合力攻坚、板块横向联动发展机制协同构筑高端产业带。加快推进动物王国项目建设努力打造文旅新地标。积极关注疫情反复、房地产遇冷、极端天气等对我市建安、文旅、茶叶等特色产业的冲击引导关联企业建立产业联盟、丰富产业形态、提升产品层次,打响区域性品牌增强产业竞争力。积极探索数字经济新模式,加快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数字链与产业链、供应链的深度融合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主办单位:溧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溧阳市南环路18号
联系电话:0519-87269018   邮箱:lyrd611@sina.com
苏ICP备17003136号-1
苏公网安备 32048102000256号
网站标识码:320481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