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上午,出席市政协十六届一次会议的政协委员继续分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报告。市委书记徐华勤参加了科学技术界、医学卫生界、文艺新闻体育界和教育界的联组讨论,市长叶明华参加了经济界讨论。市领导周卫中、庄松年、张顺、吴寅、赵明、钱进、陆慧琦、陈文明、蔡金龙、王朝晖、唐华新、陈波涛、王耀庆、丁红、谢菊芬、蔡和方,市政协党组成员夏国中分别参加了各组讨论。
在联组讨论现场,委员们紧密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踊跃发言,纷纷就人才招引、产业发展、健康溧阳、教育惠民等话题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拼搏才能出成绩,智慧才能出奇迹。”委员丁红辉是一位新溧阳人,2000年他来到溧阳工作生活,见证了溧阳20多年的变化。他感觉,这五年是溧阳发展最快的五年,产业兴、城市兴,他觉得在这里生活很有归属感,对自己能在溧阳这片热土上挥洒汗水十分自豪。
人才招引一直以来都是企业家们关心的热点话题。纽威精密锻造(溧阳)有限公司总经理郝如冰委员在讨论中希望,市委市政府能持续关注溧阳人才招引情况,出台更多的政策,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王庆丰结合工作经验,提出希望能简化各种就医申报流程,让百姓享受到更优质、更全面的医疗资源。
“市委市政府对教育民生工程的关注,让我们倍感振奋。”市外国语小学校长陆丽萍表示,溧阳崭新的发展规划让每个溧阳人对未来充满期待。她建议,市委市政府不断搭台铺路,丰富“双减”内容、提供更多活动场所给孩子们、推广学生生涯教育课程等。
徐华勤感谢政协委员一直以来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对溧阳各项发展作出的贡献。他表示,溧阳的发展、建设和美好,就是在这一条条具体的建议变成现实中成长起来的。
徐华勤指出,科学技术界、医学卫生界、文艺新闻体育界和教育界是一个地区人才聚集的主体。面对在城市发展中发挥越来越突出作用的人才话题,徐华勤用“城因人而精彩,人因城而出彩”“包容‘十年不鸣’,期待‘一鸣惊人’”“真正‘聚溧无忧’,才能‘聚溧有优’”三句话与委员们作了分享交流。
徐华勤说,近年来,溧阳在产业发展、城市名气提升、文化和教育事业不断完善等方面取得的成绩都是全体80万溧阳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因此,大家要找准人才的定义,只要是对一座城市有用的人都是人才,找到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通过适合的岗位,实现他们的价值;溧阳要强化开放、集成政策、民生为上,通过产业、平台、科研机构、政策红利,以及不断完善的医疗教育等民生工程吸引和接纳越来越多的人来到溧阳,让他们为溧阳的建设贡献力量;要以更大力度发展产业、技术和平台,用越来越靓丽的城市名片吸引越来越多的高层次人才;要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社会资本投入,为来到溧阳工作的人营造温暖舒适的居住环境,留住人才;同时,帮助外来人才解决户籍问题,让他们在溧阳扎下根、立稳脚。
在经济界讨论现场,大家围绕营商环境、企业融资、破解企业发展难题等方面踊跃发言,积极建言献策。
吕一新委员说,政府工作报告站位高、有重点、有温度,用事实和数据精准概述了我市过去一年各个领域取得的成绩,对于2022年工作及未来5年全市工作进行了部署。
“去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企业步入了发展快车道,计划继续扩大产能,创造更多价值。”陈志亮委员表示,企业的发展,需要更多优秀高新技术人才来推动,希望相关部门持续加大落户、子女教育等政策宣传,让更多人了解溧阳、扎根溧阳。
叶明华认真听取委员们的意见建议,并不时与委员们交流,共商溧阳高质量发展大计。他指出,过去一年,全市上下统筹推进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等各项工作,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溧阳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界政协委员们的努力,支撑溧阳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引擎就是溧阳的企业。
针对经济界如何做好新一年工作,叶明华提出四点意见。一是在经济建设主战场实现更大作为。溧阳有空间、有资源,全市上下要抓住机遇、发挥优势、真抓实干,在现有的基础上,经济总量再求突破。二是把生态环境作为最大民生关切,打造更加宜居宜业城市。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三是把社会治理作为最大民生底线,筑牢织密公共安全网。要在创新和服务上下工夫,围绕经济发展、改善民生、强化基层、破解难题等方面抓好社会管理创新,不断提升社会管理的能力和水平;要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更精准、更有针对性的优质服务,更好地帮助企业解决困难、提振信心。四是把公共服务作为最大民生普惠,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聚焦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领域,提供更多优质供给,全方位增进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分组讨论中,委员们各抒己见,气氛热烈。大家认为,政府工作报告全面客观地总结了我市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提出了今后五年发展目标,明确了2022年工作安排。报告方向明确,思路清晰,针对性强,奋斗目标鼓舞人心、工作任务催人奋进,极具感召力和凝聚力。
|